洞见财经 财经 蓝象智联增速领跑第一阵营,稳居头部

蓝象智联增速领跑第一阵营,稳居头部

近日,IDC发布《中国隐私计算市场份额报告 2023》,报告显示,蓝象智联在第三方独立隐私计算厂商中占据市场份…

近日,IDC发布《中国隐私计算市场份额报告 2023》,报告显示,蓝象智联在第三方独立隐私计算厂商中占据市场份额的领先地位,并凭借服务最多的客户数量、领先的数据运营能力和持续的产品创新能力等优势以高达84.1%的增速实现市场增长,是前五名厂商中增长最快的,领跑第一阵营。

https://img2.danews.cc/upload/images/20240913/9bc69687cedab995c95c0ed6cc9d34c9.png

一、服务客户数量最多

蓝象智联的客户主要包括金融机构、运营商、数据资源方以及政府机构。公司早期专注于服务金融客户,为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联、交通银行、民生银行等头部银行提供隐私计算服务;随着业务的不断拓展与深化,蓝象智联扩大服务客群,与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邮政集团、粤港澳大湾区以及全国各地大数据局、大数据集团、城投公司、国资企业等机构开展隐私计算与数据运营服务。截至目前,蓝象智联已经累计服务200余家金融、政企客户,客户遍布全国,成为业界服务客户数量最多的服务厂商。

二、领先的数据运营能力

在数据运营方面,蓝象智联已先后获得了包括浙江、广西、常州、苏州、上海浦东新区、扬州、成都、粤港澳大湾区、深圳、杭州等近百个省市区的大数据局或数据交易所的公共数据授权运营资质;链接了所有主流市场化的数据源,包括三大运营商、腾讯、顺丰、高德、蚂蚁等各类头部数据源,数据维度覆盖人、企、车、税、医疗、物流、空间、能源、环境、交通、道路等数十种,数据资源具有价值高,覆盖面广、全、细等优势。

基于丰富的数据资源、对应用场景的洞察能力、数据价值探查能力以及自身的建模能力,蓝象智联创新开发出普惠金融、反电诈、信用评估、精准营销、服务提升、资质评估等类型的百余种数据产品。可应用于金融服务、民生治理、文化旅游、商贸物流、工业制造等多个场景。目前蓝象智联已落地大量的应用场景,比如与工行、银联数据融合,推出“烟火贷”场景,该场景在疫情期间为街边小商户带来上亿资金扶持,为小微经济发展注入活力;又在政府机构牵头下,与三大运营商、各区域银行共同参与组建“反电诈联盟平台”,实现多方数据要素融合应用,为行业联防防控树立新标杆等。

围绕服务的客户群体,蓝象智联构建了“数据冷链”生态网络,已连接200家国内头部金融、政务及数据源机构,构建了400多个应用站点,形成数据生态网络,积极有效促进数据的安全流通,为释放数据价值提供坚实的基础。

三、持续的产品创新能力

当前,隐私计算平台向轻量化、功能厚增、大模型隐私保护方向迭代。蓝象智联满足市场需求,通过提升技术服务为客户降本增效:一、自研轻量隐私计算平台GLite,基于不同协议模块形成独立且精简的软件安装包,能够实现在通用性笔记本上的部署运行,在满足不同用户需求的同时,大大减少隐私计算部署的门槛,是业内首个真正有落地,有口碑的产品;二、厚增功能,打造增强隐私计算平台的公共数据运营平台,如数据血缘图谱、隐私计算数据产品、隐私计算级沙箱等功能,为数据流通扫清了上下游障碍,该平台是业内最早推出的,不仅在功能流程上最为扎实和完备,而且在客户交付数量上也是最多的;三、提供大模型隐私保护产品,通过TEE技术,实现大模型密态微调、推理服务,一方面可以有效保护数据拥有方的数据隐私,另一方面通过使用公共算力从而降低大模型的算力成本。

此外,蓝象智联致力于推动基于隐私计算的数据流通利用基础设施,旨在推动数据从供给端到场景端的安全流通与利用,通过优化数据供给,汇聚数据价值,并在流通中实现数据价值的匹配和价值再创造,具备广泛互联、普惠易用的特点,有利于数据价值在千行百业中得到充分释放。现已推出隐私计算基础设施-“数据冷链”平台解决方案与“数据试衣间”。

“数据冷链”平台解决方案,专注于保护数据在传输和处理过程中的安全性,同时激活数据流通的源头,确保数据资源的可用性和流动性,有效解决了数据供给难题。该方案通过隐私计算技术,确保数据在不出本地的情况下实现价值的流通和利用,解决了数据“供得出”的问题。

“数据试衣间”通过数据授权控制机制加隐私计算技术手段,以安全合规的方式,提供数据远程探查能力,实现数据价值快速探查和试用,解决数据安全开放和数据价值盲盒问题。

成立至今,蓝象智联在持续的产品创新能力方面保持行业领先地位,旗下隐私计算技术获得多项赛事冠军,曾在U.S.PETs Prize Challenge国际大赛中取得全球排名第一的成绩。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洞见财经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jcaijing.com/finance/4931.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