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36小时,晨钟教育爱心物资千里驰援武汉
1200里的距离1500人的爱心600件衣物260名医护人员36小时速度接力春风和煦春暖如画一场致敬英雄的爱心捐助3月7日上午,装载着爱心衣物的车辆驶出郑州,空运武汉。这是晨钟教育集团联合郑州晚报社定向为援助武汉青山方舱医院的河南第五批医疗队捐赠的600件爱心春期衣物。从获悉需求到确定捐助、从各项筹备到发出物资,36小时内,晨钟教育集团用快速和高效地完成了爱心之举,向奋战在一线的白衣天使送上了春天的问候。英雄的河南第五批医疗队武汉疫情爆发,全国各省纷纷派出精干的医疗队驰援武汉,2月13日,由近2…
国家邮政局:进一步加强疫情防控期间邮政快递业安全生产工作
中新网3月9日电
据国家邮政局网站消息,近日,国家邮政局向各省(区、市)邮政管理局和各邮政、快递企业发出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疫情防控期间邮政快递业安全生产工作。3月3日,北京朝阳区一小区门口,快递员为居民查找快递物品。中新社记者赵隽摄通知指出,当前,邮政快递业集中复工复产,疫情防控和安全防范压力交织叠加,安全生产形势依然复杂严峻,一些地区存在寄递易燃易爆物品、交通事故、安全生产事故、防范疫情风险意识淡薄、寄递渠道安全监管存在盲区和漏洞等问题。全行业要深刻汲取事故教训,切实加强复工复产安全责任落实…
一线和新一线城市三成职场人计划疫情后换工作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3月9日电(记者
吴涛)9日,58同城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职场人目前人均月薪9665元。疫情结束后,33.8%的职场人计划改变工作状态,其中选择回家乡发展的比例达36.5%,主要是为了方便照顾父母。报告对18-40岁、一线和新一线城市职场人进行调研,对其目前整体工作情况、疫情后就业的工作计划,以及对2020年的职业规划予以归纳总结,展现求职者就业趋势“画像”。三成职场人疫情后计划调整工作。图片来源:58同城33.8%职场人计划疫情后改变工作状态报告显示,此次疫情结束后,将有33….
“石油价格战”袭扰金融市场 全球股市集体大跌
受全球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以及OPEC(石油输出国组织)减产谈判无果后沙特大幅降油价的影响,周一金融市场出现恐慌性抛盘,全球主要股市纷纷遭遇重挫。3月9日,亚太股市中,日本股市日经225指数午间收盘暴跌6.15%,韩国综合指数现跌近4%,香港恒生指数现跌超3%,A股上证综指跌逾2%。欧美股市虽未到开盘时间,但美国标普500、纳斯达克100、小型道指三个股指期货9日均暴跌近5%后熔断,欧洲斯托克50指数期货跌逾6.6%。上周五,英国、法国、德国股市悉数大跌,欧洲斯托克50指数收跌3.91%。据外媒报…
多地提高失业保险金标准 零接触、网上申领方便快捷
中新经纬客户端3月6日电(张猛)近日,多地关爱帮扶重点群体劳动者,保障失业人员基本待遇,据不完全统计,已有山东、辽宁、贵州、湖南等地提高失业保险金标准。领取失业保险金需具备什么条件?能领多久?如何领?社保卡。中新经纬熊家丽摄多地提高失业保险金标准为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做好稳就业工作。近日,已有山东、辽宁、贵州、湖南等地提高了失业保险金标准。其中,山东明确,如果劳动者遇到暂时性失业,可按规定领取失业保险金。从2020年2月份开始,将失业金标准提到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90%,并采取“失业人员申领、不…
战略性新兴产业率先破“疫”复苏 5G等新型基建将加快落地
全国各地加大力度推进复工复产,信息技术、生物医疗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率先破“疫”复苏,不少地方复工率超过九成。新兴产业不仅是复工复产的“领头雁”,也成为稳投资稳增长的新抓手。在各地重大基建项目提速推进的同时,新兴产业迎来“重仓”布局,一批引领性、带动性强的重大项目蓄势开启。作为重要支撑的5G、数据中心等新型基建年内有望大规模落地。在陕西西咸新区秦汉新城,西安宝能新能源汽车产业园里近550名工人分散在项目工地各个施工点,紧张有序展开生产工作。这是西咸新区首个开工建设的千亿级工业产业项目,预计今年12月…
经济日报:为复工复产提供精准金融服务
2月21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缓解融资难融资贵,为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和实体经济发展提供精准金融服务。同一天,中国人民银行召开
银保监会:疫情导致不良贷款攀升将是短期的
图片来源:微摄 中国金融网讯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银保监会出台了多项政策措施,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近日,银保监会新闻发言人就相关情况回答记者提问。 一、
山东降低商品房预售条件 江门支持外地人才购首
原标题:山东降低商品房预售条件 江门支持外地人才购首套房 来源:观点地产网 山东降低商品房预售条件和预售资金监管留存比例 3月6日,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关于统筹推
各地今年重点建设项目陆续出炉 “新基建”占比
原标题:各地今年重点建设项目陆续出炉 新基建占比上升 来源:证券日报 本报见习记者 倪楠 近期,各地今年的重点建设项目陆续发布,记者梳理后注意到,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是重中